喝茶的三重境地:茶即禅,禅亦茶
来源:
|
作者:佚名
|
发布时间: 2021-04-08
|
2159 次浏览
|
分享到:
佛教中不断都有这样的修炼境地:“看山是山,看山不是山,看山还是山”;宋代学士苏东坡曾说过“茶笋尽禅味,松杉真法音”,可谓一语中的,茶即是禅,禅也为茶,佛教之修炼境地也可为喝茶之境地:“喝茶是茶,喝茶不是茶,喝茶还是茶”。
佛教中不断都有这样的修炼境地:“看山是山,看山不是山,看山还是山”;宋代学士苏东坡曾说过“茶笋尽禅味,松杉真法音”,可谓一语中的,茶即是禅,禅也为茶,佛教之修炼境地也可为喝茶之境地:“喝茶是茶,喝茶不是茶,喝茶还是茶”。
第一种境地是“喝茶是茶”。
“茶之为饮,发乎神农。”固然茶来源于神农氏还只是一个传说,但却提醒了茶来源于普通百姓日常劳动的事实。能够判定,当初中国人将茶作为饮品,主要是由于茶能解渴以至药用等自身之特性;茶最早也盛行于民间,并由民间逐渐流向王公贵族阶级。总之,茶为饮者之始,茶只是茶,并无后人所赋于的种种哲理与玄妙,这也算是喝茶最朴素的境地了。
今日人们口渴之际端杯即饮,漫长的商业会谈和政治商谈之中举杯随饮,无聊之际闲坐茶楼小饮打发时间,都算是喝茶之朴素境地,此时人们并不太在意如何冲泡和茶之滋味。
第二种境地是“喝茶不是茶”。
茶流入王公贵族之后,喝茶被赋于了各种哲理和思想,人们喝的曾经不再是茶。如今人们津津有味的茶道、茶艺、茶文化即是“喝茶不是茶”的典型表现。
就如茶道,人们认识不一,有最简单的“以茶水待客之道”之说,也有如已故的浙江农业大学茶学专家庄晚芳先生以为的“茶道是一种经过饮茶的方式,对人民停止礼法教育、道德涵养的一种典礼”之谈,还有周作人“茶道的意义,用平凡的话来说,能够称作为忙里偷闲,苦中作乐,在不完整理想中享用一点美与调和,在刹那间领会永世”之论。不论阐述简单复杂,凡事一旦上升为道,就会被赋予一种超乎寻常的哲理与玄妙,一以言之,即是“茶以载道”。